效率竖井的思考

前言

之前看过一篇关于研发效能的文章,其中提到了效率竖井,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,有一点体会与想法。

效率竖井的概念


效率竖井:由局部优化导致,表现为:各个环节和部门繁忙而“高效”,但总体的效率和响应速度却很低。

局部优化,指的是工作部门内部的工作提升,比如设定工作优先级,形成工作规范,旨在提升效率。但这有可能导致一些耗时较短的任务由于优先级低而排队等候,导致产品或服务交付受阻。

工作实践

最常见的便是“老板需求”,这种需求一般优先级最高,所以由产品-设计-开发-测试组成的开发工具都把这个需求当成第一要务。但此时又一些合理的需求,比如技术优化,或者是紧迫性更高的,比如某地区的活动需求,就都没法进行,除了“老板需求”的其他产品或服务无法及时得到交付。

另一种情况是我最近遇到的,同个部门内部也会产生效率竖井。平台组的技术输出,有一部分是为了支撑业务组更好的实现,所以这两者会有合作关系。而平台组自身也有一些技术需求需要实现,当遇到业务组需要平台组支援时,技术需求和业务支援会冲突,所以存在无法及时响应业务组的问题。平台组的策略是需求排队,提交需求形成表格,这里还没形成优先级。这么一来,业务组紧急的需求无法推动,要么等,要么向上反馈,时间白白耗费。

第三种解决方法

以上这两个问题,可能每家公司都会存在,形式不同而已。解决方式可能也是两种,等待or向上反馈。但是我不想满足这两种解决方式。我想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,比如当业务组的问题能自己解决时,可以直接要平台组的代码来改,然后提给平台组review,通过了才入库。比如“老板需求”的阻挡下,技术优化无法获得测试资源,那么可以自己测试,自己保证质量。

感悟

第三种解决方式,我想表达的其实是遇到问题,等待不是最好的方法,我们对待问题,最好的方法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他,外部无法依靠的情况下,那只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。有些人可能觉得要是遇到开发在等设计稿的情况,该怎么处理。其实这种情况我也建议开发或者产品进行设计稿的设计,国外的开发经常兼任UI设计,人家的产品也有过亿日活。新时代下,给自己设限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,不该总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

站在老板的角度,我认为这种解决办法也是会得到认可的。上班,说白了就是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。问题的解决自然是越快越好,你等我我等你,猴年马月才能把问题解决呢?

所以效率竖井,靠制度无法保证的情况下,其实靠人的主观能动性,靠公司内人才的主人翁意识,我认为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,当然我保留一些特殊情况下存在只能部门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。

博客搬家

最早是在CSDN上写一些记录和思考
后来搬到简书上面
再者用github和hexo做了一个博客
到现在买了阿里云的服务器和域名,总算真正把个人博客搭建好,于是准备迁移到这里
挺坎坷,但分享知识的欲望和决心未变